全国统一服务电话:18300732666

旅游摄影

旅游摄影

夏至日再游京西爨底下村|行摄

发布时间:2025-06-22 作者:施进军

“蝉始鸣,半夏生,木槿荣。”夏至悄然而至,今天是白昼最长、夜晚最短的日子。适逢周六休息日,傍晚时分,我再次驾车探访京西门头沟深山里的爨(读音:cuàn,同川)底下村。

IMG_257IMG_258

这个古韵悠悠的小村落,仿若一颗遗世独立的明珠,静静地镶嵌在群山的怀抱中。夕阳熔金,泼向那四百余年的石墙灰瓦,仿佛时间也在这京西的群山里流连。

爨者——兴字头、林字腰、大字底下架火烧。这三十笔的繁复姓氏,如一道符咒,镇住山间数百年的寒暑。下午四点多,从城里出发时,车里温度计显示36度,到达村头,瞥了温度显示,27度,整整差了9度。IMG_259 IMG_260

每次看到这个“爨”字,都有那种炭火噼啪的既视感。这个被《说文解字》遗落的汉字,竟然在京西深山里燃了四百年。明代戍边将士的后裔,用三段九画垒起这座“爨”字形的村落,七十二道拐的街巷如符咒般蜿蜒。

这次再来爨底下,有三个明显不同的感受。

一是这里通了高速。京蔚高速(S3701)出来,再走几公里便能到达,离北京80多公里的路程,这比以前走109国道,时间节约了接近1个小时。

二是这次通过天空之眼,看到了村子完全不同的面貌。之前带着团队从城里骑自行车过来,劳累中,更多的用相机记录了风貌和细部,整体上的感觉是从村口介绍得来的。

三是感觉这个村子正在迅速现代化。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,得到资金等资源自不必说,看看处处都修缮一新就是明证,说现代化,另外一个意思,是商业化和商业味很重了,到处是饭铺,遍地是民宿,间或有拉客声传来,还有那村口“开封菜”(肯德基KFC的民间别称)招牌赫然在目,这与十多年前的景况比,那种苍茫、古朴已然失去。

爨底下村的发现,不能不感谢我的同行,京城一位喜欢到处转悠的摄影师。是他的慧眼,挖掘到了珍贵历史印迹,让人看到了京西深山中的一个宝藏。

那组照片轰动京城时,是1995年,那年我刚刚到北京,一位斜对门宿舍的好友拿着照片找我,说你这个摄影学会的负责人,是不是应该周末组织同学们去搞搞创作?记得那时生活极度窘迫,需要自己解决生活着落,刚刚找到了兼职打工的机会,只能推诿说路程太远、交通不便、安全没有保障,如此云云。后来,好友自己某个周末起大早骑自行车去了,拍了一堆照片回来,让我一顿好生羡慕。

随着升腾起来的镜头,我第一次将整个爨底下村和周围环境尽收眼底。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,宛如巨龙蜿蜒盘旋;近处的村落错落有致,与傍晚的霞光相互映衬,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田园画卷。夕阳渐渐西沉,天空渐渐被染成了浓重的颜色。村落里的灯光也陆续亮起,星星点点,不禁让人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。

IMG_262IMG_263IMG_264

夏至的夜晚确实来得有点迟缓,差不多晚上八点半,夜色中的爨底下村,褪去了白日的喧嚣,显得愈发静谧安详。柔柔的太阳能路灯,轻轻地洒在村落的每一个角落,给古村披上了一层银纱。漫步在寂静的小巷中,唯有自己的脚步声在空荡荡的巷道里回响。偶尔传来几声犬吠,或是夜鸟的啼鸣,更增添了几分宁静与神秘。站在村口的古槐树下,望着满天繁星,仿佛能触摸到时光的脉搏,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。

出村时回望,爨底下村像枚温润的玉珏,嵌在群山之间。那些凝固在建筑肌理里的密码,那些在炊烟里代代相传的智慧,都在此刻显影。

  原来,所谓永恒,不过是光阴在某个瞬间停驻,如同夏至的日影,在最长的白昼里,将影子刻进大地的年轮。IMG_265IMG_266IMG_267IMG_268IMG_269IMG_270IMG_271IMG_272IMG_273IMG_274

   

  (图片和视频均由作者6月21日拍摄于爨底下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