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收到中国摄影报社发来的“应天门天堂明堂(视频)”入展证书,心中满是欣喜与感慨。在仔细学习了第二届“老家河南 根在中原”摄影展入展作品后,我更是收获颇丰,同时也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存在的诸多不足,这让我对此次摄影创作经历有了更深层次的反思。
我作为一名来自驻马店的摄影人,为了能在第二届“老家河南 根在中原”摄影展中呈现出满意的作品,怀着对家乡以及中原大地深厚文化的热爱,先后与摄影同仁们一同奔赴洛阳、鹤壁、商丘等历史悠久的地方进行采风创作。那段时光,如今回想起来,满是难忘的记忆与深刻的体会。
一、创作历程中的探索与付出
每到一处,我们都像是探寻宝藏的旅人,穿梭在古老的街巷、屹立千年的古迹之间,用镜头贪婪地捕捉着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瞬间。从洛阳应天门的雄伟壮阔,到鹤壁古村落的宁静质朴,再到商丘古城墙承载的历史沧桑,每一个画面都仿佛有着独特的魔力,吸引着我去定格它们,试图通过照片展现出中原大地独特的韵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我们起早贪黑,为的就是能抓住不同时间段的光线,拍出最具表现力的作品。有时候为了等待清晨那一缕柔和且恰到好处的阳光洒在古建筑上,营造出如梦如幻的氛围,我们会在拍摄点守候很久;傍晚时分,又会守着夕阳余晖,去捕捉它给大地披上金色纱衣的美妙时刻。这期间,付出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,但大家都乐在其中,因为每按下一次快门,都仿佛是在与历史对话,与这片土地进行着一场心灵的交流。
二、作品落选带来的反思
然而,当看到摄影展的入展结果时,我心中还是泛起了些许失落。有几张我与其他同仁处于同角度、同机位拍摄的作品,别人成功入选了,而我的却落选了。起初,我心里满是疑惑,觉得自己拍摄时也很用心,画面效果并不差呀。可经过仔细分析和思考后,我找到了问题所在。
【作品名称的重要性】
作品名称,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标注,实则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那些入选的作品,往往有着能够画龙点睛的名称,它们不仅仅点明了画面内容,更巧妙地把握了作品与时代的关系,让作品仿佛有了更深层次的灵魂,一下子就能吸引评委和观众的目光,引导他们去深入解读照片背后的意义。而我给作品起的名字,相对就比较直白和平淡,没能很好地挖掘出作品所蕴含的时代价值,就好像一件精美的宝物被包裹在普通的外壳里,难以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。这让我深刻意识到,给作品命名绝不能敷衍了事,而是要用心去琢磨,让名称成为作品的有力“代言人”。
入展作品:徐淑丽《丝路繁华》
落选《汉函谷关》张新建
【对敏感话题的把控】
同时,我也认识到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更加敏锐地避忌有关的敏感话题。摄影作品是要面向大众展示的,它承载着传播文化、传递正能量的使命。虽然我的初衷只是单纯地记录美好,但有时候可能因为缺乏对一些潜在敏感因素的考量,导致作品在整体的呈现和传播价值上打了折扣。这提醒我在今后的创作中,要更加全面、谨慎地审视自己的作品,确保它们既能展现真实的美,又符合大众审美和社会价值导向。
入展作品:晏荣荣《电影超市》
落选《浮丘山寿庆文化节》张新建
落选《暖寿之夜》张新建
【眼光与选题的重要性】
此外,还有很多相近题材的作品,我当时由于眼光不够独到,没能发现其中更具价值、更契合主题的拍摄角度和表现方式,甚至都没有将它们投稿。而那些成功入展的同类型作品,却能以独特的视角、新颖的立意让同样的题材焕发出别样的光彩,这让我明白了在摄影创作中,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选题眼光是多么关键,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的记录,更要善于挖掘深层次的内涵,发现别人未曾留意的闪光点。
入展作品:曲智勇《应天不夜城》
落选《隋唐洛阳》张新建
三、收获与展望
尽管这次摄影展有作品落选让我有些遗憾,但这次经历依然是我摄影生涯中无比宝贵的财富。它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,明确了改进的方向,更让我在摄影技艺、作品构思以及对文化内涵的把握等多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成长。
未投稿《周口伏羲文化节》张新建
我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参与到这样的摄影活动中,继续用镜头探寻中原大地的每一处精彩,将家乡河南以及整个中原地区的文化之美、历史之韵、人文之魅更好地展现给世人。我相信,只要保持这份热爱与执着,不断学习和改进,我的摄影作品一定能在传递家乡文化、弘扬中原根脉的道路上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作者:张新建
阅读 113